邮箱登录
邮箱:
@cpaffc.org.cn
密码:
重置
首页
友协新闻
友协新闻
“友谊之声”——西方浪漫与东方诗意音乐会在京成功举办
8月24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承办的“友谊之声”——西方浪漫与东方诗意音乐会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鄢东、德国美因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协主席库特·卡斯特、荷风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李风、北京市友协常务副会长张谦、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石永奇、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副处长蕾娜·林克、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全球化智库CEO苗绿等12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音乐会上,德国青年男高音大卫·雅各布·施莱格深情演唱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声乐套曲《艾辛多夫-利德克瑞斯》、《诗人之恋》和中国作曲家黄自作品《思乡》,两位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为听众献上《送别》、《你是安宁》、《维利亚之歌》等中外名曲。音乐会的最后,中德音乐家们以一曲咏叹调共同演绎了西方浪漫与东方诗意的完美交融。 文化交流部主任朱丹出席上述活动。德中友协青年音乐家代表团于8月23日应我会邀请抵京,鄢东副会长会见代表团一行,就促进中德青年文化交流与代表团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京期间,代表团还与北京高校开展了音乐交流活动。
2024-08-27
查看详情
“我和中国的故事”优秀征文(十九)——继续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大约15年前,我从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畔,来到了黄土高原的黄河之滨。在兰州生活的岁月里,我遇到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我的中国朋友,而与敦煌结缘,更是改变了我的人生。2007年,来自中国吉林省的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团到我的家乡奔萨市演出。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我,一下子就被其中名为“千手观音”的敦煌舞吸引。演员们精湛的表演、翩跹的舞姿、默契的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也令我终生难忘。敦煌飞天,一梦千年。从那时起,敦煌这个名字便深深刻进我的心里。2015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开始翻译有关敦煌文化的书籍,并终于有机会穿过河西走廊,第一次走进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在敦煌三危山下,我细细欣赏着莫高窟里一件件美妙绝伦的壁画和泥塑,被轻盈飘逸、凌空翱翔的飞天形象深深打动。从此,一粒探究敦煌历史文化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开始从事更多与敦煌有紧密联系的工作,并从中获得巨大成就感。冥冥之中,我感到似乎当初不是我选择来到敦煌,而是敦煌早已选择了我。我要倾尽所能多为敦煌做一些事情。在参加2018年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翻译工作之际,我有幸结识了我的人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在得知我作为一名外国人对中国的敦煌文化如此热爱和向往,并且多年从事敦煌文化相关工作时,郑老师表示了欣赏和肯定,并鼓励我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2019年,我成功考取郑老师的博士研究生,并以敦煌学专业的“中亚考古”方向为主要研究领域。“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从此,我以郑老师“一辈子、一件事、一世情”的敦煌学研究理念为座右铭,开启了对敦煌文化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如果将古丝绸之路比喻成一顶黄金王冠,那么敦煌就是一颗冠顶明珠。敦煌学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在今天依旧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敦煌学不仅凝结了世界各族人民的深厚友谊,也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共同的精神财富,更是一部经典的世界级百科全书。“此兴若未谐,此心终不歇。”从2007年对敦煌“一见倾心”到2019年敲开敦煌学的大门,一路走来,凭着对敦煌无限的热爱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也很荣幸地获得了甘肃省人民政府为外国专家颁发的“敦煌奖”等各种荣誉。如今,我也成了敦煌故事的讲述者。除了翻译大量关于敦煌历史文化的书籍,我也通过各种机会向人们介绍多姿多彩的敦煌。2023年,我受邀参加“发现中华之美——在华外国青年‘知行中国·相约甘肃’研学活动”,有幸与敦煌学专家赵声良等学者一起,为研学团的外国青年朋友们讲述辉煌灿烂的敦煌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知识,收获热烈反响。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努力,为敦煌学的全球传播贡献一份力量。我也愿继续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友好的推动者、文明互鉴的践行者,让更多的外国友人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作者为甘肃政法大学外籍教授奥莉娅·普隆金娜)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08月16日15版)
2024-08-22
查看详情
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活动系列报道广西篇(二)
前言: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我会作为交流年牵头单位,负责全面协调各项活动。当前,交流年活动清单已囊括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活动百余项,各项活动正蓬勃开展。1.一方净水: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实践活动 5月18日至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绿城南宁举办“一方净水: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启动仪式。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活动,是广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具体行动。活动期间,东盟青年使者从南宁到桂林,沿着八桂大地绿色发展的足迹,开展研讨学习、技能交流、实地调研等,一路上深深体验了广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广西画卷,他们与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高校师生互相学习交流,增进了解、结下友谊,写下了一部绿色发展、携手共进的中国—东盟环保合作时代新篇章。2. 2024“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6月30日,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广西行”活动在广西南宁市启动。来自美国、柬埔寨、加拿大、德国、印尼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加启动仪式。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媒体发挥融通中外的优势,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友好往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5天里,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广西百色市考察采访,“零距离”感受广西的前进脉动和发展前景,记录广西开放发展成果,面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和广西故事。3.“青春遇见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7月4日,以“青春遇见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在南宁举行,500余名中国与东盟青年代表共赴一场特别的青春盛会,共绘一幅山水相连、手牵手、心连心的美好画卷。来自老挝、马来西亚、缅甸等多国驻南宁总领事馆的官员出席启动仪式。活动现场,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志愿服务、文化交流、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深入交流,展现了青年群体的无限活力与创造力。5名新聘任的“广西故事讲述官”在故事分享会上,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在志愿服务、农业科技、卫生健康、科学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递了青春的正能量,更彰显了双方在合作共赢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2024-08-22
查看详情
“我和中国的故事”优秀征文(二十)——中国医生救了我的命
2014年,我完成了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业,回到韩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就职。后来,我先后被派到了北京和上海的代表处工作。2020年9月14日,就在我即将返回韩国时,意外突然发生了。那天,正走在上海街头的我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仿佛一个又热又重的车轮从身体的左上方碾压到右下方,整个身体都像要裂开一般。我试图给好友发短信,却渐渐看不清键盘,手指也不听使唤,只好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到了位于陆家嘴的上海市东方医院,剧痛已经蔓延至我的全身。跌跌撞撞进了急诊,医生见状立即给我做了检查,又给我吃了止痛药。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有人说话,强行睁开眼睛,看到医生手里拿着一沓文件。我试图向医生描述我的情况,却说不清楚。签了手术同意书后,我很快又失去了知觉。再次睁开眼睛,我全身动弹不得,脖子以下没有任何感觉。医生和护士在来回走动,身旁的机器不停发出“嘀嘀”的声音,躺在床上的我十分忐忑。后来才得知,我是因突发主动脉夹层而胸痛不已。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心血管急症,早期死亡率很高。人体主动脉壁由三层组成,而当时我的主动脉壁最里面两层已经破裂,只剩下最外面一层,情况十分危急,还好被及时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重症监护室,我身上布满了呼吸机等设备,只能靠注射进食。看着监护室内24小时奋战的医护人员,我的内心十分感激。更让我感动的是,我的主治医生告诉我:“在手术过程中,我们给你输了很多血,大概占你血液总量的70%。”在重症监护室外,我以前在北京大学的同学和在上海的朋友三班倒轮流守护我,让我的心中充满温暖。从手术室到重症监护室,再到普通病房,和死神搏斗了近一个月,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毫无疑问,我是幸运的。2020年12月10日,在返回韩国的前一天,我特意骑自行车绕着东方医院转了一圈。回韩国后,我去大型医院做了一次全身检查。查看各项结果后,韩国医生感慨地对我说:“中国医生救了你的命。手术做得很果断,非常成功。”后来这些年,我都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并对劫后余生的新生活心存感激。一直以来,我也在积极参与与中国相关的活动,希望能为促进韩中友好贡献一份力量。作为北京大学韩国校友会会长,我希望将在中国留学过的韩国人凝聚起来,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还担任“新时代中国大讲堂”副校长,这个讲堂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和韩中文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我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努力增进韩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现在,我时常怀念在中国的时光,想念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五道口和中关村轻快地穿行,想念上海黄浦江畔清晨的空气和傍晚的夕阳。我对中国的想念会继续下去,我和中国的故事也会一直继续下去。(作者为韩国世宗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本报记者马菲采访整理)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08月19日16版)
2024-08-22
查看详情
等你的一票!中俄青年友好(微视频) 创意大赛线上投票正式开启
8月21日,经过数月的作品征集,中俄青年友好(微视频)创意大赛正式进入线上投票阶段。 自4月15日活动启动以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参赛作品336件。参赛者分别来自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55个城市,其中包括42名在华生活工作学习的俄罗斯友人。经过大赛组委会首轮评审,共有75件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进入到线上投票环节。诚邀广大网友为您心目中的最佳作品投上宝贵的一票。线上投票截至8月31日24时。得票数最高的三个视频作品,经组委会复核终评后,将获得大赛最佳人气奖。除最佳人气奖外,组委会还将邀请专业评审委员会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创意,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等奖项。广大网友可访问中俄头条客户端为喜欢的视频投票,或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投票。  投票方式:1、每个IP每日可投10票,可投给不同视频,但总票数每日共10票;2、投票页面点击视频可直接观看视频。每一份作品都凝聚着参赛者的心血和创意,每一张选票都是对这份努力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有力支持。期待您的热心参与!
2024-08-22
查看详情
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与中国对越友好人士代表见面会成功举办
2024年8月18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在广州共同举办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与中国对越友好人士代表见面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并致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友好人士代表,苏林访华代表团主要成员及越南驻华使领馆外交官等中越两国各界150人出席活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姜江致辞,副会长袁敏道主持活动。 苏林与中国对越友好人士代表亲切合影并在见面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苏林表示,越南党、国家和人民始终铭记、衷心感谢中国党、国家和人民对越南党和人民在过去的革命事业和当前的国家建设发展事业中所给予的帮助,始终重视并头等优先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努力继承好胡志明主席、毛泽东主席等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传统友好情谊。祝愿“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越中关系不断实现健康、稳定、务实发展,为越中两国人民带来福祉。希望两国友好人士共同努力为越中关系世代相传,为进一步深化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越中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见面会上,广西南溪山医院原援越医务工作者于淑惠、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苏爱荣分享了中越友好故事,表示将不忘初心,做中越传统友谊的传承者、发扬者,续写中越“同志加兄弟”的动人篇章。见面会在中越友谊之歌《越南—中国》歌声中结束,现场气氛友好热烈。
2024-08-20
查看详情
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活动系列报道广西篇(一)
前言: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我会作为交流年牵头单位,负责全面协调各项活动。当前,交流年活动清单已囊括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活动百余项,各项活动正蓬勃开展。1.2024中国—东盟网络春节联欢会2月8日,“跨越山海 焕新启航”2024中国—东盟网络春节联欢会在国内外媒体平台“龙”重上演。联欢会使用广西云自主研发的AI转绘流程及多项技术,AI少女“希芸”带着观众畅游东盟各国,在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节目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东盟异域风情。联欢会是东盟各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认识中国、认识广西的一个重要窗口。2.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4月12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南宁开幕。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以中国和东盟灿烂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展开幕活动、中国—东盟非遗大集市、中国—东盟非遗展演、中国—东盟非遗主题交流展示、中国—东盟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等活动,实现非遗保护多种形式的立体展示,搭建中国—东盟携手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保护与传承的合作交流平台,为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增光添彩。中国黑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海南等17个省(市、区)与东盟6个国家88项非遗项目,以及广西区内的27项非遗项目汇聚非遗周,323位非遗传承人精彩亮相绿城南宁。3.“品翰墨书香 互鉴多彩文明”2024年中国—东盟阅读和书法大会4月18日,“共品翰墨书香 互鉴多彩文明”2024年崇左市跨国阅读和书法大会暨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崇左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界的500余人在现场共同揭开一场跨越国界、联结世界的文化盛典。活动现场,中外嘉宾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节目,大型歌舞《呦呦鹿鸣·墨舞书香》、经典诵读《兰亭集序》、舞台剧《霞客南疆行之壮俗》、天琴弹奏版《上春山》以及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留学生朗诵各国作家的作品,为现场观众开启一场知识的探索之旅,共享艺术的魅力盛宴。为了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此次活动还向中国学生和东盟国家留学生赠送一系列涵盖历史、文学、科技、艺术、地理等多领域的中外书籍。4.第二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5月15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圆满收官。本次大赛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重要活动之一,旨在深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提升中国—东盟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合作蓬勃发展。大赛以“数字赋能 共享未来”为主题,围绕当下区域科技热点,聚焦数字经济领域,面向中国及东盟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征集参赛项目,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自2023年7月赛事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内的280多个项目报名展开比拼。经过激烈角逐,共有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和文莱等国家和地区的20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东亚部三处 摄
2024-08-16
查看详情
中国巴西友城亮灯共庆两国建交50周年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5日晚,为庆祝中国和巴西建交50周年,北京、天津、重庆、山东、西安、南京、厦门、宁波、镇江、泰安与巴西利亚联邦区、亚马孙州、巴伊亚州、里约热内卢市、圣保罗市、隆德里纳市、贝洛奥里藏特市、永贾伊市、桑托斯市、库里蒂巴市等中巴友好城市(省州)在各自标志性建筑物举办灯光秀,共庆两国建交50周年。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驻巴西使馆和巴西外交部共同发起组织,旨在进一步增进中巴人民友谊,深化两国友好城市(省州)间交流,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深入人心。
2024-08-15
查看详情
“我和中国的故事”优秀征文(十八)——我和盐都有个约定
心缘(右前)参加学校组织的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作者供图从高中时代起,我就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我的老师告诉我,中国人民热情善良,中国对待邻邦非常友好。从建设老中铁路带动老挝经济发展,到派遣多批医疗队帮助老挝提升医疗条件;从“湄公河光明行”为老挝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到援建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多年来,中国的无私帮助赢得了老挝人民的广泛赞誉。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同学都在努力学习中文,这让我更加迫切地想要进一步认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邻国。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去看一看。2023年2月,我整理好行囊,带着心中的向往,来到中国四川省自贡市,成为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我震惊于中国城市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机场乘车去往学校的路上,到处是高楼大厦,立交桥像盘旋的丝带,宽阔的街道车水马龙……这一切令我目不暇接。我也暗暗担忧,自己能否融入这里的生活,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事实证明,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热情地欢迎我,耐心地听我用磕磕绊绊的中文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帮助我解决各种问题。我了解到我所在的学校有着超过100年的悠久历史。我还得知自贡这座城市有着“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等美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一步了解自贡、了解中国。一年多来,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所知不多到如数家珍。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端午节活动,第一次尝试包粽子。一开始,粽叶、糯米这些材料在我手上总是“不听话”,一会儿漏了米,一会儿散了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包的粽子终于穿上了翠绿的粽叶“外衣”,系好了五彩丝线;煮熟后尝一口,又甜又糯。端午节的习俗和故事,也加深了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我的同学还邀请我去他家里共度春节,向我介绍写春联、贴福字等春节习俗。吃年夜饭时,同学的家人往我的碗里夹了好多菜,边夹边说“过年吃鱼,年年有余”“过年吃肉丸,团团又圆圆”。品尝着美味的团圆饭,我心中感动不已,就像是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家一样,更理解了中国人所说的“多一双筷子,多一份真情”……我相信,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一年多来,我在盐都的生活从手足无措到如鱼得水。在学校的生活每一天都让我感到充实而温暖,我学习到了许多护理相关的前沿知识。根据学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人才培养理念,我分别到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实习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我,让我逐渐克服了第一次面对病人时的焦虑和无措,掌握了如何在病房开展护理工作、配合医生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有一次我去查房,一名病患握住我的手说:“小伙子,你的中文真不错,护理操作也好,很有耐心,我看好你哟!”我再一次被盐都人的真诚和友善感动。学习之余,我跟随老师参观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见识到传承千年的采盐术,被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深深折服。我穿梭于自贡的大街小巷,漫步于古老的运河之畔,品味地道的盐帮菜。我渐渐发现,我爱上了这座城市,也爱上了中国。我要和盐都做个约定,我要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学带回我的家乡,为缓解老挝患者病痛、提升当地医疗护理水平作出贡献,也向更多老挝人讲述我和自贡、我和中国的故事,讲述我的第二家乡。(作者为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老挝籍留学生)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08月13日17版)
2024-08-13
查看详情
“我和中国的故事”优秀征文(十七)—— 我与中国的特殊情缘
卡佳在中国参加马拉松比赛。  作者供图在我很小的时候,舅舅曾送我一个中国生产的书包,上面印着一只可爱的猴子,令我爱不释手。很久以后,我了解到那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这个书包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对中国好奇与向往的种子。  后来,我就读的中学开设了中文课。我对中文兴趣浓厚,因此这门课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上大学时,我选择了汉语言学与翻译专业,开始更加系统地学习中文、研究中国文化。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中国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这里,我邂逅了我的爱人,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一转眼,我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了近20年。  因为家人,我和中国有了血脉情缘,但缘分远不止于此。在哈尔滨留学时,有一次我偶然在街头看到红十字中心血站,在俄罗斯献过血的我很好奇在中国献血有什么不同。医务人员热情接待了我,告诉我如何在中国成为献血者以及献血的要求等,这些大多都和俄罗斯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在中国献血后会被告知血型,而那时我还不知道自己的血型。  医务人员在检查后告诉我,我是Rh阴性血,即稀有的“熊猫血”。听到这一消息,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久后,血站就通知我说血液检测完全合格,我的血型非常稀有,可能是很多人急需的。于是,我决定成为长期固定献血者。为了能够保持更好的身体状态来持续献血,我开始坚持跑步,现在我拿到的半马奖牌已经有十几枚了。  除定期献血外,我还加入了稀有血型互助会。一次,我接到血站通知,说需要通过哈尔滨的中心血站调配血液,尤其是Rh阴性血,我立刻来到血站献血。当看到血液缓缓流进采血袋时,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原来我的血液真的可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  我的血液帮助了别人,别人的血液也在帮助我。在我要生第一个孩子时,哈尔滨血站的医生在30分钟内就备好了和我的血型一样的血液。尽管我不认识那些给我献血的人,那些我帮助过的人也不会知道我是谁,但是,我们一直在无私地帮助着彼此,我们的身体中流淌着共同的“熊猫血”。作为俄罗斯人,因为这份血脉情缘,我和很多中国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后来,我们全家搬到了青岛,我仍然坚持每6个月左右就去献一次血。在我生第二个孩子时,青岛的医生也很快帮我找到了和我血型一样的备血。在青岛,我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获得了好几枚“熊猫侠”徽章。到目前为止,我在中国已累计献血4000毫升。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下去,用我的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因为和中国的这份特殊情缘,我愿意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俄中友好活动。在哈尔滨和青岛,我参与协助俄中两国学校建立联系、义务组织两国学生举办线上和线下活动、义务给中小学生授课、参加希望工程支教等,希望为两国人民的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后,我愿意一直这么做下去,坚持献血,积极参与促进两国友好的活动。中国也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家。我愿意和家人们一起奉献和给予,一起分享所有的善良、美好和感动。  (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俄罗斯籍教师)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08月09日15版)
2024-08-09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