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we are closed. We are closed……”
(对不起,我们关门了。我们关门了……)
“But we come from a very far-away place. Please, just five minutes!”
(但是我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请您就给我们五分钟,好吗?)
是的,我们来晚了。为了能看到马克思在伦敦的最后一处足迹,也就是他被安葬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我们一行特意从布鲁塞尔,乘着火车,穿越英吉利海峡,来到伦敦,探寻马克思生活了20余年,并写下《资本论》的城市。
可此时已是下午5点5分,海格特公墓在5分钟前就关门了。墓地管理人员将铁门上了锁,对我们重复说了几次“we are closed”。而我们依然站在那里,没有离开的意思。也许是看到我们坚定又期盼的眼神,这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终于说道:“I will try to tell my manager.”(我会告诉经理,再试一试。)
因为这句话,我们的心中又燃起希望,继续等待。不久,从对面办公楼走出一位与马克思一样留着络腮胡子的中年男士。没等我们开口,他就对我们说:“Do you come for Karl?”(你们是来拜谒卡尔的吗?)
这就是不谋而合吧。我们没有做任何解释,经理就直接打开了铁门,让我们进去。“Don’t worry. Just take your time.”(别着急,慢慢看。)
走进墓园,宁静而肃穆。每一块墓碑都不相同,诉说着墓主个人的历史。很多墓碑上铭刻的年份是19世纪,那么,墓主也与马克思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我们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19世纪的英国。马克思的墓很明显,墓碑上立有他本人半身像。当年被葬在海德公园一隅的马克思,由英国共产党为他迁墓,并与他的妻子燕妮和其他儿女合葬于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生前颠沛流离,在去世后终于可以与家人长眠。但马克思的墓,并不是凭吊和伤感,而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正如墓志铭所言——“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马克思的诞生地特里尔,到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布鲁塞尔,发表《资本论》的大英博物馆,再到马克思安息的海格特公墓,我们追寻马克思的足迹而来,终于看到他的墓志铭——“哲学家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不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泉吗?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真正的改变。这一行墓志铭也似乎给了我们的探寻之旅一个答案——“为什么中国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所言的“哲学家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与中国文化重实践的精神也是不谋而合。
正如海格特公墓的络腮胡子经理,他并没有问我们是谁,为什么要来拜谒马克思,我们也是不谋而合——即便两百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依然在影响着中国,而世界也并没有忘记马克思。
李新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