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邮箱:
@cpaffc.org.cn
密码:
重置
首页>系列项目>中国-新西兰青年领袖交流计划>相关文稿>我心中的新西兰
我心中的新西兰

我心中的新西兰

时间:2012-11-15打印字号:

——记中国青年领袖代表团出访新西兰所感

北京汇文中学教师:付树华
2012年6月

2012年5月27日至6月7日,受学校委派,参加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第二批中国青年领袖代表团出访新西兰交流活动。代表团一行5人,分别来自新疆、上海和北京不同行业的青年人。这次出访活动人数虽少,活动挺丰富;行程不长,规格却很高。在11天时间内,出访了新西兰北岛的四个城市——奥克兰、陶朗加、罗托鲁阿和首都惠灵顿,拜访的单位涉及到跨国公司、企业、学校、港口、友好组织、政府等部门,是一次既充实又意义重大的活动。下面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感想:

新西兰人民友善、热情和乐观

从下飞机一位不知等了多久的小巴司机到整天陪伴在我们身边的Ma Liyang和Melanie Crawford,能看出这样一个美丽富饶、上帝的后花园的国度,其国民的那种与世无争,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罗托鲁阿开水陆两用汽车的司机,每天单调的工作,可能不多的工资,却是那样的乐观,一路上的调侃幽默,甚至自娱自乐,让整个车厢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能感觉到,他不是为了生活而忙碌,而是在享受这种“枯燥”工作的快乐。工作已不是负担,工作已成为他们生活的自觉。

在陶朗加和罗托鲁阿接待我们的Greg Simmonds和Luke Rikiti,两位新西兰的Young Leader,他们的热情和真诚,让我们异国他乡的同龄人深受感动。没有任何报酬、任何怨言的全程陪伴,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永远问不完的问题,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公共假日陪伴着我们参加一个又一个的活动。Greg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本应该和家庭团聚的时间却陪伴我们到晚上九、十点;Luke是毛利人,为了让我们亲身体验真正的毛利人的民俗,牺牲了本应该属于他的公共假日,带我们来到他的家族。后来我才了解,这是行程之外他主动为我们安排的一项活动,这份热情和真诚让我们感动不已。

新西兰的城市和乡村美丽而恬静

北岛的乡村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是农场和人工种植的树林,偶尔才能看见几户人家。满山遍野的是自然放养的奶牛和绵羊,虽然没有中国古诗中那种“天苍苍,野茫茫”的豪旷,感受的却是那份悠闲和恬静。拿着相机,不用太专业的人也能随手拍出美丽的画面。当然,这是我在北岛看到的乡村,在南岛,应该更会漂亮。

“千帆之都”奥克兰

来到奥克兰的第一天,天还蒙亮,下着小雨。站在酒店的阳台上,太阳刚升起,这才清晰的看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红红的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蔚蓝的天空挂满了彩色的云朵。可能是雨过天晴,我看到了远处海港上航行的帆船。

低头看着刚被雨水清洗的街道,街不宽,车却不少,没有自行车,更没有飞奔的电动车和摩托车,只有一线行人穿梭在不宽的人行道上;没有车笛声,小贩叫卖声,人群喧哗声。要不是看手表,真难想象这是新西兰最大城市最繁华的CBD中心的上班高峰景象。可能是我太幼稚,或许是我刚从北京飞过来吧。

午饭后参观了奥克兰美丽的海湾,这是一个废弃的码头,却改造成了非常艺术的休闲区。精致的酒吧,奇特的雕塑,豪华的游艇,高高的帆船,让人美不胜收。就在你欣赏美丽的景色之时,天却下起了小雨。听人说,奥克兰的冬天在一日之中要经历四个季节,四种天气。看到太阳雨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里“东边日出西边雨”已不再是奇特的自然现象,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缘故吧,天气让人捉摸不透。

“地热温泉之乡”罗托鲁阿

这里有温泉、间歇泉、嘶嘶作响的蒸汽喷口和猛烈地冒着气泡的泥塘。由于这里弥漫强烈的气味,因此得了一个”硫磺城”的诨名。从进入罗托鲁瓦的那一刻起,就会产生某种奇特的感觉。公园、人行道和大街上里飘着神秘的雾气,偶尔会闻到硫磺味——这正是这里的特色之所在。

罗托鲁阿小城是多彩的,走在并不快阔的小街上,沿街两边的房子都被主人涂刷上了艳丽的色彩,走在行人不多的街道上,满眼都是一幅幅多彩的画卷。罗托鲁阿也是毛利人的文化中心,小城随处可见极具毛利文化气息的雕像、图腾、花纹。但据说1886年6月10日火山爆发导致三个毛利村落化为废墟;1917年火山再次爆发,摧毁了坚固的旅游设施。然而,这些灾难并没有让小城因此萧条下去,反倒是火山的喷发给小城带来了无比肥沃的土壤,好像任何的种子只要种植下去,无需过多的打理都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新西兰的教育条件优越、理念先进

作为教育界代表,对这次访问的学校理所当然比较关注。我们拜访了两所中学——奥克兰师范学校和陶朗加女子学院,两所大学——奥克兰大学和怀阿里奇理工学院。

在新西兰,师范学校是指即将成为教师的大学生所要实习的学校,与中国的理解相差甚远,让我诧异。

他们的课程也让我深受启发:厨艺课、加工制作课、服装设计课等等这些生活技能课是这些中学的必修课程。在国内虽然也曾见过,但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只是当作兴趣选修而已。并且可以看到,这些存在危险的课程,并没有像国内那样将学生保护得严实密封,而是让学生从中学会勇敢面对,自我保护。我想这类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要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经历的是探究式、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式、启发式的学习方式,而很少看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座位的编排不是整齐排列,而是分成几个小组围坐在一起,以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但理性的分析后,这种上课的形式还不能照搬全抄。他们每个班人不多,20-30人,实施管理起来当然方便。而在中国,一个班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这种上课的方式便变得不太现实。更何况,承重的升学压力和繁重的知识学习,决定着需要一种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只能说国情如此吧。

新西兰Young  Leader成员庞大、热情奔放

据我了解,新西兰的青年领袖每个城市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有大学生、教师、管理者以及技术工人。并且经常会在一起聚会,谈事业、畅梦想。不长的时间可以认识到很多朋友,比起中国的社交方式效率高多了。

这些青年领袖,都会义务作为志愿者,无私的为他人服务。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他们的陪伴。跟我们聚餐时,都会自觉地支付自己所承担的平均餐费。跟他们的聊天可以看出,虽然年龄相仿,却比我们更加热情奔放、更加朝气蓬勃。

我想在我们身边的年青人,最需要的正是相互的信任和帮助,而不是猜忌和隔阂,相比他们,我们更疏远了些。真心希望我们的青年人,也能有这样一个平台,彼此交流合作,共同承担属于青年人的那份责任。也希望我们的Young Leader的群体日益庞大,为我们的同龄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以上只是个人所见,相比别人,可能有着异样的心情。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南半球的岛国新西兰,所载的是满心的憧憬和希望;这也是我第二次走出国门,所带的是满脸的幼稚和惊叹。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但它已经深深映入了我的脑中,开拓了我的视野,也会影响和改变我的人生。我也会将我的所见所闻与我的同事分享,与我的学生分享,让我不虚此行。

最后,真心感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给我的这次机会;感谢叶梓的悉心照顾和陪伴,每天晚上忙到很晚准备第二天的行程和礼品让我们深受感动,她是我们代表团坚强的后盾,为我们完满完成出访任务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愿中新友谊地久天长;中新青年更为亲密。                           

上一篇:“十人故事”项目介绍 下一篇:2012年中国青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