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华心态,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适应和“容忍”。美国现今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上升,对华战略思维在朝遏制的方向走,中美关系会遇到更多挑战,不能低估特朗普政府的冒险性和两国关系的困难,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合作在增多,双方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也日益扩大。而且,美国想要长期维系其全球领导地位,客观上也需要中国的合作。总之,中美关系不断起伏会成为新常态,我们要习惯在博弈中寻求合作,在颠簸中推进两国关系。
2017年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经过震荡后回到平稳的轨道。今年,两国关系复杂多变。自去年年底,美国政府连续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四个官方文件,称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深度调整对华政策。后又挑起对华贸易争端,对华强硬施压。美国着力阻遏中国崛起,对中国构成严峻挑战,两国全方位博弈加剧。
1、美国顽固坚持冷战思维,遏制中国崛起
新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还逐渐激化,彼此不信任加深。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产生更大怀疑和防范,一直不愿看到中国快速崛起。美国把中国崛起视为对其世界领导地位的威胁。担心中国挑战现有国际秩序,担心中国经济发展会牺牲美国利益。美国社会各界在2015年对华政策大辨论之后的对华认知趋于负面,整体对华态度丕变,导致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强硬面始终在加强。美国社会精英习惯用冷战思维打量中美关系,主张“遏制中国”的声音强大,已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特朗普政府是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的霸权主义。美国政府连续出台四个官方报告,都突出中国给美国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威胁。《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首要竞争对手,把中国描述成“修正主义国家”。《国家国防战略报告》提出了美国战略的调整。把与中俄等大国竞争作为“首要关切”,反恐不再是重点。在今年美国国情咨文中,美国总统特朗普说中俄是挑战美国国家利益、经济和价值观的对手。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称,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美国最大威胁。美国“自由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概念,联合日印澳等三国针对中国,共同制衡中国崛起的意图明显。美国还希望在东盟国家打造一条统一战线,作为对抗中国的堡垒。美国企图从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各方面对中国形成战略挤压。
由此可见,中美战略竞争会长期存在。两国竞争表现在传统的安全和台湾特别是经贸等问题上,但美国混合使用各种“经济牌”、“政治牌”和“台湾牌”,正加剧双边关系的对抗。有学者认为,中美关系是“竞争性共存”,是同床异梦的“竞争性关系”。美国对华“敌意和对抗总体增强”。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担心,“事实上,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在加剧而非缓和”。中美对抗的长期趋势似乎已经形成。
2、美国对华强硬势力抬头,使中美关系不稳定
特朗普执政来的内政外交政策不乏争议。美国国内政治博弈非常激烈,不仅共和民主两党势不两立,特朗普与共和党建制派也有裂痕。美国主流舆论与他对立,情报部门与他过不去,政界学界与其关系也很紧张。政府部门“各说各的”,决策机制混乱,令美国政府面临不确定性。特朗普执政团队缺少外交问题专家和有经验的“老臣”。美国国务院“形单影只”,日趋边缘化,从而加剧外交风险。特朗普政府里相对温和的稳健派,如美国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科恩、前国务卿蒂勒森和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等高官,与特朗普政见不合,先后相继离职。特朗普政府一年的“决策官员”更替率高达34%。美国内政“乱象”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利于美国对外政策和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新亚太战略现在还“半清晰半模糊”。美国政府尚没有完成对欧洲,中东和亚太这三个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明确排序。
特朗普执政第一年尽管“缓和了对中国的立场”,但他“反复无常”的领导风格,是中美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也是当下中美关系最大“非常规变量”。特朗普政府新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官方文件的政策主张都指向中国,表明美国政府中对华强硬派正在得势,对特朗普的影响也显著上升。特别是,现在由美国“鹰派”人士组成了“战斗内阁”:博尔顿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逢佩奥任国务卿和纳瓦罗任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今年中美贸易冲突的背后推手也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等鹰派人物。这些都表现出特朗普政府已转向进一步保守和对抗。美国决策圈民粹派扎堆和日趋“同质化”,增加了决策失误的风险,从而造成中美两国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博弈加剧。两国关系全方位震荡,让人担心“急转直下”,甚至认为中美“面临摊牌翻船的风险”。
3、经济等热点问题冲击两国关系
特朗普执政后,经济成为美国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的首要利益诉求。安全和经济等问题一个或几个同时出现,严重干扰两国关系。首先,中美经贸关系持续紧张。特朗普非常在意经济利益,从经济出发来审视中国。他上任后谈及中国最多的是两国经贸摩擦,表示对华不满,经常挥舞贸易制裁大棒。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上升,对美刺激很大。3月22日特朗普指令对中国进口美国商品征收高达500亿美元关税。4月5日说考虑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复合型持久战。中美贸易谈判十分艰难,但双方在贸易谈判上各有筹码,中国的贸易报复手段很充足。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其次,台湾问题仍是美国手中操弄的一枚棋子。美国将之作为对华博弈的主要杠杆。今年美国不断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不停地试探中国对台底线,朝更为危险的方向发展。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包括“台湾旅行法”在内的两个亲台法案,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如果美国提升同台湾关系,中国势必作出强烈反应。朝核问题的发展“已碰触了美国的战略底线”。朝核问题也已成为中美关系新的摩擦点和两国关系的问题之一。美国一旦对朝动武,会给中国带来严重挑战和安全威胁。最后,南海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慢性病”,将会长期存在。美国新一轮南海航行自由行动计划实施后,美军在南海巡航更加频繁,挑衅目的性和政治性也更强。新年之初,美军导弹驱逐舰“霍珀”号、“马斯廷”号、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和“罗斯福”号,先后进入中国黄岩岛、美济礁和南沙群岛海域,进行挑衅。近来,随着美国政府对华强硬,它可能会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挑起更多事端。特朗普是商人出身,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来主导美国外交政策。他有意把两国贸易、南海和朝核等问题“混在一起而不是分开来处理”,是想拥有各种谈判筹码,获取更多实际利益。
4、中美关系既面临挑战,但也有机遇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21世纪国际关系的性质。基辛格说,中美关系是21世纪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国关系。今日中美关系之重要性已远超当初建交时,没有其他双边关系比中美关系更重要。中美关系如今是一条大船,已经“大到不能倒”,不会说翻就翻的。中美两国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近1/4,两国经济总量超世界的1/3,双边贸易占世界的1/5。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和美国争取“再次伟大”,都需中美关系平稳发展。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华心态,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适应和“容忍”。美国已故的中国问题专家奥森伯格曾指出,“中美关系最关键时刻将是中国真正崛起时,美国是否能容忍它”。如果中美双方持积极和合作的心态,大家就能抓住机遇,把挑战化为机遇,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美国现今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上升,对华战略思维在朝遏制的方向走,中美关系会遇到更多挑战,斗争面上升,不能低估特朗普政府的冒险性和两国关系的困难,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合作在增多,双方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也日益扩大。面对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气候变化、疾病和自然灾害等全球问题,以及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持半岛和平稳定等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上,没有国家能单独应对,而需要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之间的通力合作。美国想要长期维系其全球领导地位,客观上也需要中国的合作。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认为,中美合作不是选择,而是命运。总之,中美关系不断起伏会成为新常态,我们要习惯在博弈中寻求合作,在颠簸中推进两国关系。
5、对话协商,管控分歧和冲突
中美关系早已超越双边范畴,肩负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共同责任。中美两国应该相互尊重,对话协商,坚定合作大方向。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现在中国驾驭两国关系的主动性增加了。中国外交已从以前“反应型”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出击”,可以积极主动塑造和引领中美关系。与特朗普打交道,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必须用实力说话,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坚持斗争,斗而不破。
稳健把握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责任。中美元首为两国关系定下了通过沟通和合作来管控分歧的基调,双方管控分歧、矛盾、摩擦和冲突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为了两国的利益,中美双方应该管控好分歧并避免战争。因为中美都没有全面对抗的意愿,两军签署了《中美两军联合参谋部对话机制框架文件》,说明双方都愿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分歧。竞争是大国政治的常态,做“对手”不等于当“敌人”。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凯利说,“中国是一个强国,但不因此而成为我们的敌人”。这是美国的理性声音。
最后要指出的是,美国军工集团是特朗普上台的重要支持力量,特朗普执政后重用职业军人和有军队背景的高官,政策取向更加保守强硬。美国鹰派可能长期影响美国对外战略。由于华盛顿内部形势恶化,为摆脱国内问题特别是年底美国中期选举的压力和转移“通俄门”造成的政治危机,美国当局可能通过以“挑起外部冲突”的方式转移危机,寻找出路。对美国转嫁国内矛盾的可能,我们需保持警惕。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前秘书长)
来源:国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