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甘肃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重走古丝路 奏响大合唱”特别活动第三站:丝路驿站·古艺——对话敦煌在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敦煌举办。
代表团经过5天日夜兼程,驱车行进,在9月1日下午3点半,首先来到了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和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元林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分别就“敦煌文化艺术与丝绸之路”和“从敦煌壁画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代表团对话交流。
紧接着,代表团一行走进了气势恢宏且引人深思的《又见敦煌》,一个厚重的画外音震撼着每一个走进敦煌的人,“这里是敦煌!一个千年丝路文明互鉴的结晶。”代表团在认识敦煌,在感受饱经沧桑的丝路历史,在感悟世代传承的丝路精神。人类无数个“瞬间”都已沉默在了大漠之下,但唯独“丝路精神”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在传承,在前行……
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古马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哲学博士生,他激动地说:“敦煌实在是太美了!没想到在敦煌佛像里竟然能看到了我自己国家佛像的影子!我希望未来尼泊尔学者多多与敦煌学者交流。”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迪丽娜,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博士生,当她看到张院长讲义图片上有来自康国的胡乐旋舞图时更是兴奋不已,“康国是康居国,也是哈萨克的祖先,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有康居这个部落。来到敦煌,古代丝绸之路咽喉重地,令人震撼。敦煌一直在中西交通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古族部落的生活起居,种种原因的世代迁徙,形成了伟大的丝绸之路。2000年后,丝路重生,当我们再次走在这条古路上,在感叹先民智慧与才华时,也切实体会到了‘一带一路’带给我们的合作与交往机遇。我希望将来做丝路研究,特别是敦煌与哈萨克古丝路研究。”
为什么在荒凉的大漠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敦煌文化艺术?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用自己近30年研究的经历和成果告诉大家,这一切与古丝绸之路息息相关。正是由于敦煌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位置,使它不仅成为东西方贸易重要的中转站,更成为宗教与文化的交汇处。
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敦煌再次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加强敦煌文化的传播交流,有助于唤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记忆,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也为加强各大文明对话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重走古丝路 奏响大合唱”特别活动于8月28日在北京启动,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波兰、捷克、法国、荷兰等7国9个驿站,以商贸洽谈、青年论坛、文化展示、体育交流等多种形式,旨在推动经贸互通,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丝路驿站·古艺——对话敦煌是该活动的第三站。
鞠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