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辽宁省教育厅支持,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金普新区党工委、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连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大型舞台剧《丝路·青春》在人民大会堂恢宏上演。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等领导,阿塞拜疆驻华大使阿克拉姆、马拉维驻华大使纳蒙德维、毛里求斯驻华大使李淼光、来自越南、塔吉克斯坦、日本、喀麦隆、加蓬、吉尔吉斯斯坦、新加坡、赤道几内亚等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相关部委、在京部分院校师生等各界嘉宾共6000人出席观看了演出。
该剧是为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讴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与宏伟事业而原创的新作。
该剧通过青春的视角,运用人屏互动、情景表演、多层穿插等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撷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元素,将“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精神实质以艺术表演的形式予以呈现。剧目艺术化地呈现了青年人视野中的历史、理想和未来,展现其锐气与活力及他们秉承的“一带一路”的信念,倡导青年学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附:部分专家评论
●文艺评论家、新疆文联原党组书记、《新疆文库》编委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宾教授:这部作品从头至尾洋溢着欢快向上的青春气息,有着振奋人心的强大气场,弘扬了高昂的时代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唐伟教授:《丝路·青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对文艺界“娱乐至死”倾向的有力反击。剧目从青年学生丝绸之路采风的文化视角出发,构思巧妙、叙事宏大,表演水平也很高,音乐、舞蹈、朗诵、服装、舞美、声光电技术的结合,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圣敏:《丝路·青春》的选题很好,“一带一路”的倡议,其目标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给全世界指出的一条路,这个倡议需要去诠释、去号召,舞台剧《丝路·青春》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
●光明日报副总编兼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伟教授:在看剧时想到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剧目《丝路·花雨》,他认为《丝路·青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串联,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让大家看到了一种拥抱世界的情怀。
●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图卢斯别克·玛拉孜阔夫:这场演出专业程度非常高。在剧中看到自己国家的音乐和舞蹈,他非常高兴,并祝愿中国倡议能得到世界的响应。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密玛尔·希南美术大学副校长凯汗·于凯尔教授: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创新之路,舞台剧《丝路·青春》通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展示,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中国历史、中国文明能有这么大体量、有几千年的辉煌,其发展一直是全球化的发展,这种发展在《丝路·青春》里有非常精彩的点题。
●中央电视台资深导演、《百家讲坛》原总策划解如光先生:《丝路·青春》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丝绸之路的新的视角。